<address id="ppprj"><listing id="ppprj"><nobr id="ppprj"></nob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ppprj"><listing id="ppprj"></listing></address>

            訂閱本站Rss
            歡迎訪問榆林便民網!www.324tv.com 我們的QQ群:13512382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榆林創業 >> 成功故事 >> 內容

            走進榆林的“林”之二: 多年傳“經” 林業富民

            時間:2014-10-30 10:56:38 點擊:

              [摘要]當下中國,經濟林產業逐漸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林業戰線頻出經驗和先進人物的榆林市,自然也高度重視經濟林建設,力求林...
            當下中國,經濟林產業逐漸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林業戰線頻出經驗和先進人物的榆林市,自然也高度重視經濟林建設,力求林業產業惠民富民。
            走進榆林的“林”之二: 多年傳“經” 林業富民

            如何實現林業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完美結合?答案只有一個:發展經濟林。

            近年來,榆林市以紅棗、山杏、大扁杏為經濟林主導產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工作方式,通過土地流轉、技術集團承包等手段,使經濟林真正成為一項富民產業。2013年全市林業產值達57億元,農民人均增收1900多元。

            產業富民:經濟林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歷史:地處黃河中上游的佳縣朱家坬鎮泥河溝村,有一棵號稱“王中王”的古棗樹,干周達3.41米,據考證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而在泥河溝村,像這樣具有千年樹齡的棗樹多達170棵。

            “據考證,紅棗栽植在榆林有3000多年的歷史!榆林市林業局產業開發辦主任狄龍告訴記者,退耕還林之前,棗樹多為百姓自發種植,約有七八十萬畝。2000年之后,在國家補貼政策的激勵下,棗樹面積增長很快。如今紅棗已成為榆林經濟林第一產業,涉及佳縣、清澗、綏德等8個縣區,棗農人數有72萬人之多。截至2013年底,全市紅棗保存面積達170萬畝,其中掛果面積為135萬畝,棗農人均擁有棗樹2畝多。紅棗已經成為榆林農民增收的“金蛋蛋”。據統計,正常年份,全市紅棗鮮棗產量達40萬噸,產值20億元。在清澗、佳縣等紅棗主產區,棗業產值已占國民經濟總收入的70%以上,占全縣總稅收的40%以上,佳縣、清澗農民人均紅棗收入達到3000元。

            除了紅棗產業,近年來榆林市的山杏、大扁杏“兩杏”產業也發展迅猛!皟尚印狈N植面積由退耕還林前的四五十萬畝發展到今天的近百萬畝,今年鮮杏產量達7.45萬噸,杏核產量為1.8萬噸,產值2.8億元。

            此外,榆林市還積極發展以長柄扁桃為代表的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產品競爭力強、經濟效益顯著的林業富民產業。作為榆林的鄉土樹種,長柄扁桃屬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目前在神木縣和榆陽區有天然分布近2萬畝。研究表明,其含有苦仁甙、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藥用成分,可以作為工業潤滑油和保健化妝品的基礎油,市場前景廣闊。2003年以來,榆林市加強對該樹種的保護與研究,完成了從育苗到大面積栽植、從單一的油料到生物柴油的轉化,以及其他圍繞長柄扁桃的副產品等產業鏈的深入研究與開發,已成功研發出長柄扁桃食用油,畝均產油40公斤,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8.1%,油質居各種植物油之首,2013年被國家衛計委認證為新食品資源。2014年6月,全國長柄扁桃產業現場會在榆林成功召開,長柄扁桃正在成為下一階段全市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2012年三年植綠大行動開始以后,按照相對集中連片的原則,榆林市林業局在全市范圍內規劃實施了百萬畝長柄扁桃基地、百萬畝優質紅棗基地、百萬畝“兩杏”基地、百萬畝沙棘基地建設。在黃河沿岸紅棗主產區發展優質紅棗經濟林,累計新建紅棗基地26萬畝、改造低產棗園30萬畝,北部沙區新建長柄扁桃木本油料林基地25萬畝,黃土丘陵區新建大扁杏、山杏經濟林基地4.3萬畝、核桃基地10萬畝、實施山杏嫁接改良14萬畝。2013年榆林市林業產值達57億元,為農民人均增收1900多元。林業產業真正成為一個富民產業。

            土地流轉:經濟林長效發展的必然選擇

            故事:上世紀末,在保守閉塞的清澗縣爆出一條爆炸性新聞:時任高杰村鎮鎮長的楊文春,辭去公職,承包了大山深處的樊家岔農牧場的450畝土地,開始栽樹養羊。 在創業的實踐中,楊文春悟出一個道理:山區要發展,綜合開發是必然,必須走土地流轉、大戶承包建基地的路子。2005年,他以20年的承包期承包了李家塔鎮李家溝村38戶農民的560畝山坡地,2007年又承包了下二十里鋪鄉十里鋪村64戶農民的100畝川地,建設紅棗矮化密植基地,發展紅棗產業。

            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紅棗產業的科學發展,為楊文春的公司插上了騰飛的雙翼。楊文春乘勝而上,2009年又與寬州鎮牛家灣村、賀家溝村174戶村民簽訂了承包25年土地的合同,將3020畝土地通過土地流轉的承包方式轉包,建成了全縣最大的牛家灣紅棗基地。承包期滿后,按照樹跟地連、地歸原主的方式給農民歸還土地。這種“大戶有賺頭,農民有盼頭,產業有看頭”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山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子洲縣淮寧灣核桃示范專業合作社的李長明同樣走的是一條土地流轉建設經濟林的路子。

            淮寧灣鄉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形地貌復雜,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農民收入微薄,青年大都外出打工,撂下許多閑置土地。在外經商的李長明懷著“回報家鄉,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的愿望,毅然回家鄉發展林業產業項目,打造萬畝核桃示范基地。

            在李長明規劃范圍內的2萬畝核桃基地,原本都是些撂荒地和棄耕地,長年無人耕種,但李長明流轉這些土地卻每畝每年要給當地農民50元,2萬畝每年給806戶農民支付100萬元的租金,戶均1240元。同時,目前有200多農民參與基地生產建設,平均每人年收入都在1.2萬元左右,不出遠門就能掙錢,解決了土地流轉的后顧之憂。目前,李長明已先后投資2000多萬元,栽植各種新品種核桃7000畝、生態林2000畝、仁用杏經濟林3000畝,建成200畝綠化樹種和核桃、仁用杏等經濟林樹種的育苗基地。

            “從長遠來看,經濟林建設必須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而這就要有一定的規模。因此,合理的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榆林市林業局局長康文偉說,“近些年,像楊文春、李長明這樣進行土地流轉發展經濟林的人每年都會涌現,全市用于經濟林發展的流轉土地面積累計已有10萬余畝!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政策支持,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的土地流轉經營模式,鼓勵大戶承包造林,引導林業產業集約化、規;l展,延長產業鏈條,實現‘身邊增綠,農民增收’!笨滴膫ケ硎。

            技術集團承包:經濟林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

            做法:技術集團承包將任務分解到承包小組,實現承包人員、面積、技術指標、投資、獎懲“五落實”,通過層層考核的辦法確定獎懲。 “栽植經濟林和生態林不同,栽培技術、管理措施都要跟上才行。要讓農民見到效益,技術指導必須到位!榆林市林業局產業開發辦主任狄龍說。

            為建立優質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全市紅棗、“兩杏”、核桃等經濟林項目營造水平,提升經濟效益,榆林市林業局從今年起全面開展了技術集團承包,實行行政、技術雙向管理的辦法。

            據了解,技術集團承包明確了各承包主體和技術干部、鄉鎮和村領導的職責,將所有建設和改造的經濟林承包到地塊,通過層層考核的辦法確定獎懲!拔覀兂檎{了800多名林業技術干部進行全程指導,500畝以上的營造林小班至少固定一名技術人員,各承包技術干部深入山頭地塊,落實各項技術指標,嚴把技術關口,做好技術指導和培訓!钡引堈f。

            同時,項目考核實行百分制,縣區技術承包集團組承包的項目任務,考核得分超過90分的,才可以拿到全部投資款,并在下一年度中優先安排項目,加大資金投入;而考核在59分以下的,將被扣除全部投資,并取消下一年度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參與承包的技術干部也與所承包項目的任務考核捆綁,其獎懲與工資、職稱評定等掛鉤。

            作為技術牽頭單位,榆林市林科所包抓核桃基地建設項目。技術負責人、林科所副所長申世永告訴記者,按照市上實施方案,該所也制定了今年的核桃基地技術承包實施方案,確定了具體分組人員和示范店負責人,印制了《榆林市核桃栽培管理要點》。

            “我們編寫的《管理要點》主要包括核桃豐產措施、樹形培養與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幾大塊,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很受農民歡迎,目前已經印發1萬多份!鄙晔烙勒f,“同時,我們的技術員也會到田間地頭給農民親自示范授課。榆林核桃產業發展時間不長,很多農民種植技術不高,通過我們的授課,能幫助他們少走很多彎路!

            技術集團承包實施不到一年時間,效果已經十分明顯。今年五六月間,榆林棗區紅棗發生大規模蟲害,由于技術人員的及時介入,幫助聯防聯治,蟲害損失得以降到最低。

            康文偉說:“通過技術集團承包,一方面是讓技術人員深入到了田間地頭,夯實了責任,真正踐行了群眾路線;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農民栽植技術和管理水平,產量高了,效益好了,農民收入提高了,我們推行這項措施的初衷完全實現了!

            作者:姚志偉 來源:陜西日報
            相關評論
            發表我的評論
            • 大名:
            • 內容: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本站對其中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
          1.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法律聲明 廣告服務 Sitemap
          2. 榆林便民網 版權所有 © 2024 www.324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 陜ICP備14004202號-12
          4.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_最近最好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_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_好好的日视频

              <address id="ppprj"><listing id="ppprj"><nobr id="ppprj"></nob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ppprj"><listing id="ppprj"></listing></address>

                      >